警惕手机里的“李鬼” 遇到这种App赶紧删

发布时间:2024-07-19 09:45 来源: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

“通常,下载一些官方App我们很放心。但是现在也要小心,App也有假。有些不法分子为牟取不当利益,仿冒一些正版App,推出‘李鬼’式App,诱骗用户下载安装使用。近期,全国出现多起群众下载‘李鬼’App被骗事件。”宁夏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用户在下载App时,要擦亮眼睛。

工作人员介绍,仿冒App又叫李鬼App、山寨App等,是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仿冒一些正版App,这些仿冒App和正版App相似度极高,图标、文字几乎完全一样,很有迷惑性。而一旦下载了仿冒App,就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、财产损失等。近期,我区中宁县居民张女士,被不法分子诱导扫快递里夹带的“退费通知”上二维码添加好友,通过网络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“全国315协会”的App进行网络购物退款,因轻信“颇具权威”的logo和软件名称,被诈骗分子骗取20万余元。

仿冒App迷惑用户的套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,一是开发一款App,近似100%还原正版App的图标与页面内容,使得用户无法对正版App和仿冒App进行区分;二是虚构某个App的国际版、特价版、极速版等版本,掩盖与正版App的差异;三是利用用户对知名企业的信任,虚造与知名企业相关的App,用以从事诈骗活动;四是伪造政府文件,宣传高大上的“国家口号”引导用户下载诈骗App;五是制造“社会帮扶”“爱心捐赠”等话题,引导用户下载仿冒的公益类App诈骗。通常金融贷款、投资理财、‌电商平台、‌聊天软件、‌社交工具等类型的App是不法分子经常仿冒的首选目标,其次,不法分子通过制作色情、赌博、点赞、挂机赚金币等应用工具,诱导用户下载安装,此类App不但存在窃取个人信息的问题,更甚者有的App会携带病毒,直接控制用户手机,窃取用户钱财。

那么,如何辨别和防范仿冒类App?

“仿冒App套路多,用户一不小心就落入诈骗的陷阱。工作人员提醒用户,不要轻信陌生人发来的涉及财务的问题;不要随便通过陌生人添加好友的请求;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,了解近期出现的作案手法,始终牢记没有“内幕消息”“高额回报”此类天上掉馅饼的好事。用户在‌‌下载App时,‌要仔细看App图标、名称、开发单位,‌避免被误导;不点击、‌‌‌不从非官方或不明来源的网站、‌链接下载App;使用App时留意权获取要求,如果存在一揽子获取访问通讯录、‌地理位置等敏感权限,或者获取与当前使用场景无关的个人信息,都要提高警惕。

针对移动应用程序的问题和乱象,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提升监管力度。宁夏通信管理局始终高度重视App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治理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,通过技管结合的方式,常态化开展属地App侵害用户权益的治理。大力推进App备案管理工作,组织技术力量对App的备案情况开展监督检查,对仍未履行备案手续的App将依法进行处置。

【返回顶部】 【关闭窗口】 【打印本页】